致即将期末考的同学们的一封信

发布者:模板发布时间:2025-06-20浏览次数:10

同学们,也你会对着厚厚的教材皱眉,许在深夜辗转反侧想着“如果考砸了怎么办”,又或许在朋友圈看到别人晒复习进度时感到焦虑……作为陪伴过许多学生的心理老师,我想告诉你:这些感受如此真实,也如此正常。

 

期末像一场马拉松,拼的不只是知识储备,更是心态调节的能力。在这里,我想分享12条具体建议,它们像12块小小的拼图,或许能帮你拼出一幅更从容的备考图景。

1.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用25分钟专注一个知识点,完成后奖励自己5分钟拉伸或听歌。研究发现,人的高效专注时长通常不超过90分钟,与其低效耗时间,不如把每天划分为几个冲刺阶段。

2.与其焦虑还有多少没复习,不如列出今天必须掌握的3个核心考点。就像整理行李箱,先装最重要的东西,空间有剩余再考虑其他。

3.试着把知识点用大白话讲给玩偶或者镜子里的自己听。当你能让一个十岁孩子听懂时,说明你真的掌握了。

 

4.每天固定15分钟(比如晚饭后),把所有的担心写在纸上:万一挂科怎么办?爸妈会不会失望?……然后撕碎扔掉。其他时间焦虑冒头时,就告诉自己:现在不是焦虑时间。

5.当心跳加速时:找出5种你看到的颜色→4种身体接触的感觉(如后背靠椅子的触感)→3种环境声音→2种气味→1种口腔里的味道。这个练习能快速把你从灾难幻想拉回当下。

6.在文具袋里放三样能让你瞬间放松的小物:一张朋友鼓励的便签、一颗薄荷糖、一张写着我已经很棒了的卡片。情绪低谷时,它们会是你的急救箱。

7.看到室友熬夜到三点时,不妨想:我们的生物钟不同,就像有人适合晨跑有人适合夜泳。真正的成长不是比别人快,而是比昨天的自己更从容。

8.可以主动给家里发条消息:最近在全力复习,可能回复不及时。如果成绩不理想,希望你们先给我一个拥抱,再一起想办法。绝大多数父母,最终会选择理解。

9.找两三个同学组建复习小组,分工整理笔记。当你说出这道题我不懂时,往往会发现对方也悄悄松了口气。

10.“我可能会考不好”是事实,“我的人生就此完蛋”是想象。试着把担忧转换成: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我真的无法承受吗?

11.每天睡前记录3件小确幸:比如今天解出了一道难题,或者食堂阿姨多给我打了菜,亦或者注意到窗外的花开得很好。这些微光会帮你抵抗自我怀疑的阴霾。

12.十年后回头看,这场考试或许只是你人生故事里一个记不清细节的片段。真正定义你的,从来不是某张试卷上的数字,而是你如何对待生活抛给你的每个挑战。

 

最后呢我想对大家说:那个一边害怕一边坚持复习的你,那个在焦虑中依然没有放弃的你,本身就值得一朵小红花。考试检验的是知识,而备考过程锤炼的,是你与自我对话的能力——这种能力,终将让你受益终生。这个夏天,无论你带着怎样的成绩单回家,都请先给自己一个拥抱。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