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信息工程学院围绕“赋能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主题,组织大二学生在图书馆共享成长空间开展专项自习活动。此次活动依托图书馆从传统信息共享空间向“支持自主学习的共享学习空间”转型的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信息工程专业学子“拓展计算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明晰职业规划”的需求,为学生搭建了灵活高效的课余学习平台。
活动前期,学院与图书馆密切联动,结合信息工程专业特点,对共享成长空间进行针对性布置:划分“计算机知识研习区”“实践操作交流区”“职业规划研讨区” 三大功能板块,满足学生 “理论学习 + 实践验证 + 思路碰撞” 的多元需求。不同于传统自习室,这里允许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围绕编程难题、软件操作技巧、就业方向选择等话题交流探讨,让 “静学” 与 “互动” 有机结合。
“之前自习总在宿舍,遇到编程问题没人讨论,现在在共享空间,和同学一起调试代码、查阅专业资料,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信息工程学院 2024 级云计算技术应用学生说。活动期间,大二学子利用傍晚及课余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有的专注于计算机网络、编程语言等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有的通过模拟操作提升软件应用能力,还有的结合行业动态资料梳理职业发展路径,在灵活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自主规划意识。
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关注学生“理论基础 + 实践能力” 的协同发展。结合前期教学实践中 “动手实践课程显著提升操作能力”“讲座与实验互补优化教学效果” 的经验,此次自习活动特别强调 “学用转化”:学院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共享空间进行实践验证,例如通过模拟项目练习强化编程逻辑,借助职业规划工具梳理个人技能短板与提升方向。
“大二是专业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职业规划的重要时期,我们希望通过共享空间这个载体,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边界,把课余时间转化为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段’。” 信息工程学院教学负责人表示。
此次图书馆共享成长空间自习活动,既是信息工程学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对学校图书馆转型资源的深度挖掘。活动不仅帮助大二学生养成 “目标明确、主动探索” 的自主学习习惯,更通过 “专业需求 + 空间资源” 的精准匹配,提升了学生计算机应用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规划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就业准备奠定基础。
下一步,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优化共享成长空间自习活动形式,计划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任务打卡”“学习成果分享会” 等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学院将加强与图书馆的长期合作,探索 “专业学习 + 空间服务” 的长效机制,让共享学习空间成为学子成长成才的 “助推器”,为学校学风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