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综合新闻
聚力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首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3 来源:德州工程职业学院 浏览次数:18
分享至: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落细落实,为新学期思政教学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德州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首次教研活动在复兴大厦 8 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校党委书记王金利、副校长赵红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化秋出席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会,活动围绕课程建设与教学优化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一核心思政课程,议程清晰、靶向明确,将“标准解读、思路梳理、集体打磨、总结提效”贯穿始终,推动教研成果向教学实效转化。

活动伊始,马院教师姜尊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核心,系统介绍了课程标准、课程地位及开设对象。他指出,该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关键载体,课程标准严格对标国家思政课建设要求,涵盖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三维体系旨在帮助青年学子从入学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根基。姜尊帅的解读为全体教师精准把握课程定位、规范教学实施提供了清晰“施工图”。

随后,马院教师庞苇针对课程第一讲的教学思路进行细致梳理。作为课程的开篇内容,第一讲承担着“开篇立论、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庞苇从教学目标设定、重难点拆解、教学方法创新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在教学目标上,聚焦“让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要义”;在重难点处理上,通过“理论溯源+案例剖析”的方式,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抽象知识点;在教学方法上,计划融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结合德州本地发展实践案例,让理论教学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其清晰的思路框架为后续课件打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集体研讨环节,赵红军校长带头从“教学逻辑连贯性”提出建议,强调要进一步理顺“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实践要求”的递进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围绕第一讲教学思路与课件初稿展开热烈讨论,气氛浓厚王敏、马先旺等教授则聚焦教学案例选择,建议补充近年来国家重大发展成就、身边的榜样事迹等鲜活素材,增强学生的代入感;郑瑞敏、任和硕等教师针对互动环节设计建言,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自身成长结合。经过长达1个多小时的深入研讨,全体教师凝聚共识,对课件内容进行了多维度优化,最终形成逻辑更严谨、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生动的完整课件,充分彰显了思政教研“集智聚力、协同共进”的团队优势。

活动最后,校党委书记王金利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务实成效,认为活动紧扣课程建设核心、聚焦教学实际需求,为新学期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他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提出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育人价值,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生动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二是要强化教学创新,持续探索“理论 + 实践”、“线上 + 线下”的融合教学模式,以示范引领转化为实践探究,让思政课从“照本宣科”变为“引人入胜”;三是要注重团队协作,以教研室为平台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能力共提,切实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此次教研活动的召开,不仅为德州工程职业学院新学期思政课教学明确了方向、细化了路径,更凝聚了全体思政教师的育人共识与教学合力。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与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