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学校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专题会
为积极响应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开课筹备工作。学校于3月4日下午在双创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了2024-2025学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专题会。校党委书记王金利,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红军出席会议,思政课教师参会,学工处处长段化秋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落实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细则(草案)以及新学期教学目标和课程编排。在工作交流环节,参会人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谈感悟,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围绕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赵红军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对标对表、查缺补漏开展思政专题研究,拓宽“大思政课”教育载体,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多措并举、系统规划强化思政课教师培养,聘请专家解疑答惑,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要勇担使命、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思政“金课”,创建特色品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德州新青年音乐节来了!赵雷、二手玫瑰、痛仰乐队......
瑞雪迎考 暖心助梦 |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2025年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考试圆满收官
思政课教师前往普利森机床博物馆参观学习
2月24日,我校思政课教师和先进制造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前往普利森机床博物馆参观学习,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赵红军参加活动。德州普利森机床博物馆是德州机床厂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展示着丰富的工业遗产和革命历史资料,体现了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巨大变迁。在参观的过程,老师们走访了多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深入了解了德州机床厂建厂以来的历程,尤其是与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密切联系。参观过程中,大家在博物馆内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变迁。赵红军强调,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这类革命文物和工业遗产的教育意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参观结束后,思政课教师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参观为起点,让冰冷的机器“开口说话”,将工业发展史中的精神富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筑牢学生信仰之基,为培养“懂技术、有情怀、敢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注入澎湃思政力量。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
青春进度条100% 开启活力新学期
以诗为媒赋能校园文化建设 | 学校召开鹿鸣诗社座谈会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2月18日,德州工程职业学院组织召开鹿鸣诗社专题座谈会。学校客座教授、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戴小栋,副校长赵红军出席活动,学工处、图书馆、宣传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与诗社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共话诗意校园发展蓝图。座谈会上,鹿鸣诗社指导教师马振东首先汇报了社团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及未来规划,展现了诗社在经典诵读、原创作品征集、校园诗刊创办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参与诗社活动的经历,分享了在诗词创作、活动策划中的成长感悟,彰显了青年学子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交流环节中,戴小栋教授以自身求学经历为切入点,结合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工作阅历与数十年诗歌创作心得,为同学们提出了发展建议。他特别强调,诗歌不仅是语言的凝练,更是心灵的觉醒,希望同学们在坚守传统文化根脉的同时,用时代语言书写青春篇章。活动中,戴小栋还向诗社师生赠送了个人诗集。赵红军在总结讲话中对诗社建设提出三点期望:一是鼓励师生拓宽视野,将诗词创作与职业教育特色相融合;二是要求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在活动场地、专家指导、宣传平台等方面给予全方
开讲啦!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
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以奋进之姿启新程 用实干担当谱新篇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召开2025年第二次全体教职工大会暨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聚焦德州东站表彰现场| “德工红” 志愿精神绽放
我校举办新修(制)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专题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修(制)订的758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2月11日,我校特邀知名职教专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综合组专家冯海明教授来校开展专题培训讲座。全校教职工齐聚多功能厅,共同学习新标准内涵与实施路径。讲座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为主题,冯海明教授从政策导向、标准框架、核心变化三个维度深入解读新标准体系。通过对比分析新旧标准差异,结合“岗课赛证”融通等典型案例,重点阐释了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强化等关键环节的革新要求。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与冯教授展开良好互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对新标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未来将把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助力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新标准是专业建设的指南针,更是教学改革的动员令。我校将通过建立专业整改台账等一系列举措,为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注入新动能,确保新标准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单招综评报考必看!20个视频带你了解德工院
我校举行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训
2月10日,我校在多功能厅举行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训,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发展前景。此次培训特邀科大讯飞高教研究院院长李礼担任主讲,旨在通过前沿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转型,助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李礼院长以“通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 数字化转型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展开分享。他结合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领域的技术成果,系统解析了AI技术如何重构教学场景、优化管理流程、促进个性化学习。通过AI技术的案例演示,他重点介绍了教育数字化对教学模式转型的推动作用,并说明了教学资源优化中的实际效能。李礼指出:“人工智能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人机协同’释放教师创造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培训中,李礼针对职业院校特点,提出了“AI+智慧校园”、“AI+智慧教学”、“AI+人才培养”、“AI+国际交流”的观点。他建议教师从“工具使用者”转变为“创新设计者”,利用AI技术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培育掌握AI的创新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此次培训标志着我校在智慧教育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技术赋能与理念革新,正加速向